2008年6月29日 星期日

(69) 不再孤獨,不再寂寞

孤獨有時往往不是自己的選擇,
上帝覺得男人獨居不好,
於是又造了女人來陪伴男人,
組成了家庭的雛型。

某些成雙成對的配偶並沒有那麼幸運,
有子女降生來增添喜氣,
所以當老年來到,
如果丈夫、妻子同樣長壽,
問題還比較少,
彼此依靠,彼此扶持,
仍可以照顧到某種程度。
但往往其中一個病了,先走了;
問題接踵而來,尤其寡居的婦人,
在這社會裡日益增多,
照顧她們的健康更是一大挑戰,
而她們對醫生的期待又是什麼?
更多的關心?
更多的體恤?


●我見我聞

瑪莎是一位82歲的退休小學老師,
年輕時在英國認識英俊的美國空軍飛行員,
經一番熱戀,
不顧一切嫁到美國來,
兩人甜甜蜜蜜過了大半輩子,
先生前年死於肺癌,
膝下無一子半女,
她只有一個姊姊,
也是寡居,
住在倫敦,
她身體一向硬朗,
可以自個兒住,
開車也還可以;
可是兩個月前,
她突然頭暈,
在急診處折騰大半天,
腦部斷層,
腰椎穿刺及心血管檢查,
血液分析,都查不出個所以然,
但她已無法自己安心開車,到處走動。

現在需要找他人給她當司機,
她不時有陣發性說話障礙
(Slurred speech)及吞嚥困難,
腦神經科醫師懷疑她有暫時的腦中風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簡稱TIA),
她問我說她是否會半癱,
無法行動,必須坐輪椅?
如果可能性很大,
她打算飛回倫敦,
在那兒她可以得到妥善社工人員照顧,
不用開車,公共交通工具也比這裡方便多了,
人情味也相對地較濃厚。

櫻子是一位日本新娘,
早年由日本坐船來加州與美國白人先生一同經營農場,
先生在五年前腦溢血也走了,
留下她一個人79歲住一個大房子,
她很少應酬,幾乎沒有一個朋友,
整日默默寡言,也無特殊嗜好,
前些日子我建議她找一個Live-in maid(全天候褓姆),
中年婦人與她同住照顧她,
因為她常常白天一個人在家感到害怕,
她也是無子嗣,
也不常與日本娘家的人來往,
她先生的親戚住在紐約,
也不太關心她;
近一年來,
發現她有早期痴呆症,
又常鬧情緒容易發怒,
疑神疑鬼,
她已無法處理自己銀行帳戶,
只好幫她找來Legal guardian(法定代理人),
來處理她的經濟上及醫療決定上的問題。


●我思我診

老人照顧
(Comprehensive Geriatric Care)
在經濟高度開發的國家,
對所有醫護人員及社工人員本身就是一大挑戰,
對於愈來愈多年齡超過80以上的老年人,
對社會更是一大衝擊,
尤其那些重視個人享受的國家,
年輕生產勞動人口愈來愈少的社會,
負擔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老化與老年疾病的診斷,
在一般人心目中,
一旦確定了,
大家似乎都同意
「There is nothing more can be done」
(想要努力改善也都是枉然的),
其實這都是因為不瞭解老年醫學的獨特性而誤解了,
尤其身為第一代外國來美的移民,
更應該試著在未踏入老年之前,
就花點時間及精力,
去學習另一階段的「如何適應新生活」,
年輕時擁有的健康,
用不完的精力,
耐磨的體力,
勞心勞力賺得的金錢、財富、地位,
都有消耗殆盡那一刻,
離我們逐漸遠去;
甚至我們的腦力、
思考及判斷的本能,
做選擇的能力,
終究有一天會失去的,
有的人快,有的人慢而已,
豈可不早做預備。

要做好老人的照顧,
第一點當然要先評估病人現況及病史,
對他日常每天例行活動食衣住行的能力,
及比較高級的藝術、
育樂的能力先做觀察考量,
然後看他居住環境安全度,
特別要注意那些最近才失去自己的另一半寡居者,
及心智狀態不穩定者,
是否有家庭成員的協助支持等等,
然後才能著手擬定一個治療及復健計劃,
一步一步付諸實施。
並不是只重視肉體的照顧,
而是一種身心靈平衡的綜合照顧。

本期我這兩位年長的患者,
每次來我門診,
總是熱情地想抓著我的手,
似乎有說不完的種種生活細節,
總是那麼的期盼得到醫者的關懷,
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
維繫著這雙向的交通,
一種信任感,
一種無言的感情流露,
心靈的修護及再造。
如果多一份有心且充滿溫暖的雙手來幫助他們,
將減輕他們心靈的孤單與寂寞,
進而感受到在主耶穌基督裡的溫馨與愛!


●主前交託

以賽亞書41:10,
「你不要害怕,
因為我與你同在;
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 神。
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
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
把這段話獻給所有的年長者,
人生每一段旅程,
都有主同行,寂寞何在?
孤獨何在?
平安將與您同在,直到永遠!

沒有留言: